產品目錄 | Product catalog

新聞中心 | News Center

多功能電能質量分析儀簡單介紹
點擊次數:439 更新時間:2023-01-03 返回

多功能電能質量分析儀簡單介紹一、功能特點

1、儀器是集電能表校驗、電參量測試和檢測電網中發(fā)生波形畸變、電壓波動與閃變和三相不平衡等電能質量問題為一體的高精度測試儀器。

2、不停電、不改變計量回路、不打開計量設備情況下,在線實負荷檢測計量設備的綜合誤差。

3、測量電壓,電流,有功功率,無功功率,相角,功率因數,頻率等多種電參量,從而計算出測試設備回路的測量誤差。

4、可顯示被測電壓和電流的矢量圖,用戶可以通過分析矢量圖得出計量設備接線的正確與否。同時,在三相三線接線方式時,可自動判斷48種接線方式。

5、電流回路可使用鉗形互感器進行測量,操作人員無須斷開電流回路,就可以方便、安全的進行測量。

6、可校驗電壓表、電流表、功率表、相位表等指示儀表以及三相三線、三相四線、單相的1A、的各種有功和無功電能表。

7、可采用光電、手動、脈沖等方式進行電能表校驗。

8、測量分析公用電網供到用戶端的交流電能質量,其測量分析:頻率偏差、電壓偏差、電壓波動、閃變、三相電壓允許不平衡度和電網諧波。

9、可顯示單相電壓、電流波形并可同時顯示三相電壓、電流波形。

10、負荷波動監(jiān)視:測量分析各種用電設備在不同運行狀態(tài)下對公用電網電能質量造成的波動。記錄和存儲電壓、電流、有功功率、無功功率、視在功率、頻率、相位等電力參數。

11、電力設備調整及運行過程動態(tài)監(jiān)視,幫助用戶解決電力設備調整及投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12、測試分析電力系統中無功補償及濾波裝置動態(tài)參數并對其功能和技術指標作出定量評價

13、具備萬年歷、時鐘功能,實時顯示日期及時間??稍诂F場校驗的同時保存測試數據和結果,并通過串口上傳至計算機,通過后臺管理軟件(選配件)實現數據微機化管理。

14、采用大屏幕進口彩色液晶作為顯示器,中文操作界面并配有漢字提示信息、多參量顯示的液晶顯示界面,人機對話界面友好

15、體積小、重量輕,便于攜帶,既可用于現場測量使用,也可用做實驗室的標準計量設備。

多功能電能質量分析儀簡單介紹二、技術指標

1、輸入特性

電壓測量范圍:0~400V,50V、100V200V、400V四檔自動切換量程。

電流測量范圍: 0~,內置互感器分為(CT)檔。鉗形互感器為(Q)、2Q)、100AQ)、500AQ)四個檔位。

相角測量范圍:0~359.9°。

頻率測量范圍:45~55Hz。

2、準確度

計量校驗部分:

電壓:±0.05%(±0.1%

電流:±0.05%(±0.1%)(鉗形互感器±0.5%

有功功率:±0.05%(±0.1%)(鉗形互感器±0.5%

無功功率:±0.2%(±0.5%)(鉗形互感器±1.0%

電能:±0.05%(±0.1%)(鉗形互感器±0.5%

頻率:±0.05%(±0.1%

相位:±0.2°

3、電能質量

基波電壓和電流幅值:基波電壓允許偏差≤0.5F.S.;基波電流允許偏差≤1F.S.

基波電壓和電流之間相位差的測量偏差:≤0.5°

諧波電壓含有率測量偏差:≤0.1

諧波電流含有率測量偏差:≤0.2

三相電壓不平衡度偏差:≤0.2

電壓偏差偏差:≤0.2

電壓變動偏差:≤0.2

閃變偏差:≤5

4、工作溫度

工作溫度:-10~ +40

5、絕緣

⑴、電壓、電流輸入端對機殼的絕緣電阻≥100M?。

⑵、工作電源輸入端對外殼之間承受工頻1.5KV(有效值),歷時1分鐘實驗。

6、標準電能脈沖常數

標準電能脈沖常數:內置互感器常數(FL=10000 r/kW·h

鉗型互感器常數(FL):


2

100A

500A

10000 r/WK·h

2000 r/WK·h

500 r/WK·h

100 r/WK·h






7、重量

重量:2Kg

8、體積

體積:25cm×16cm×6cm

電網系統中各個用戶端配電網中使用的整流器、變頻調速裝置、電弧爐、電氣化鐵路以及各種電力電子設備不斷增加。給用電網絡造成影響或者說是用電污染。造成電壓不穩(wěn)、過電壓、產生諧波等。諧波使電能的生產、傳輸和利用的效率降低,使電氣設備過熱、產生振動和噪聲,并使絕緣老化,壽命縮短,甚至發(fā)生故障或燒毀。諧波還會引起電力系統局部發(fā)生并聯諧振或串聯諧振,使諧波含量被放大,致使電容器等設備燒毀。

固原供電公司成立聯合攻關小組,通過調取并網分布式光伏發(fā)電項目及相關配電線路運行數據,結合電源并網流程,對照35千伏及以上集中式光伏電站運行數據,深入分析問題成因,確定了開發(fā)10千伏配電網仿真計算軟件的技術方向。為了提高建模準確度,參與課題研發(fā)人員依次完成了線路實測和參數復核,并采取多人實測取平均值的方法減少誤差。經過一個月的集中攻關,軟件最終計算結果與系統實測誤差被控制在5%以內。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